启明信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及网联产品提供商 有望受益信创、工业软件、车路云行业需求的三重驱动
发布日期: 2024-12-10     作者: 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公司作为汽车行业IT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与研发,构建了全面覆盖制造业企业全价值链的数智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企业数字管理、创新运营服务和智能汽车电子等三大核心业务,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与网联产品研制、生产、运营商,正致力变成全球一流的数字产品解决方案及智慧运营的科技服务企业。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投入,近5年研发强度从3.04%提升至11.15%,自研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顶级资质,未来核心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

  公司生态日臻完善,在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中有望显著受益。据第一新声研究院预测,2024—2026年市场增速分别为15.49%、17.84%、26.82%,2026年信创市场规模或达到2.66万亿元,前景十分广阔。公司依托自主云原生PaaS平台,以软件适配及迁移为核心,构建一体化信创工程服务体系,打造了“快”“省”“准”的汽车行业信创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

  公司管理软件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充分把握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扩容机遇。在“政策+行业”的双轮驱动,工业软件市场逐步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3.2%,预测2024年规模将至3197亿元,同比增长13.21%。公司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管理软件涵盖制造业业务全流程,有望在汽车行业数智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打造车路网云图协同方案,有望持续受益于车路云产业的快速落地。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预测,2025、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8%。公司作为行业重要的标准制定者,深度参与了车路云行业40余项的标准建设。公司运营国内首个基于车企的智能网联示范区,探索寒区“车路云一体化”实践,填补冰雪工况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空白。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或“公司”)前身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电算处,2000年10月成立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4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深耕制造业数字化建设24年,形成了覆盖制造业企业全价值链的、自主的数智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从事企业数字管理、创新运营服务和智能汽车电子等三大业务;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搭建云原生PaaS平台、领域模型,探索场景驱动的数据产品研究开发和运营,打造车路网云图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变成全球一流的数字产品解决方案及智慧运营的科技服务公司。

  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3.1亿元,其中管理软件、汽车电子集成服务营收金额占公司总营收的占比分别是41.13%、34.34%和24.18%。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19亿元,环比增长202.93%。

  企业数字管理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基于ERP、MES、APS、LES、WMS等产品研制及实施运维服务,为各行业用户更好的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云原生、微服务、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方法全面应用于流程创新、体验创新、模式创新,沉淀从轻咨询、解决方案、产品交付、项目交付、运维服务端到端的服务能力,达到一流的行业服务水准,满足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求。

  公司企业运营管理全域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从车辆的设计、生产、运输到交付消费者,并积累了大量数据和技术资产,形成智慧企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生态营销的数字化应用和解决方案,为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有望在汽车行业数智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其中,数据价值创新业务是以AI云原生技术平台为基础、模型为核心、算力为支撑、业务场景为驱动,面向智能汽车生态体系提供数据价值服务,探索打通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运营全生命周期数据。企业具有吉林省唯一、国内领先的汽车数据平台,实现汽车及电池全生命周期动态、静态数据闭环管理,运营吉E充、旗E春城新能源运营生态平台,支撑新能源产业链深度延展。公司凭借丰富的新能源业务积累,海量数据挖掘的能力,为政府、车企、车主用户更好的提供专业化的数据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助力汽车产业链条深度延展。

  网络数据安全业务是面向大规模的公司集团提供网络安全管理与运维保障一体化建设方案,覆盖安全防御全过程,依托启明安全服务资质提供体系建设咨询、运营服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车联网信息安全服务四大服务,打造大模型下的智能化、自动化攻防渗透工具和车联网关键环节的安全工具,提供7x24小时全时响应服务和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预防性主动服务,确保网络安全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智能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传统主要经营业务之一,最重要的包含为整车公司可以提供前装导航、行驶记录仪、国六法规监控模块等智能网联终端产品的定制开发、生产及售后服务。公司有深厚的整车制造业背景,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主要供应一汽解放、一汽红旗、一汽奔腾等知名品牌;近两年业务主要以“新国标记录仪”为主体,为北斗服务商提供车辆运营及管理服务;并沉淀汽车电子检验测试平台,专注打造整车下线检测及车辆电控部件检测的专业产品及服务。在智能物联网高景气周期下,公司未来有望依靠自身多年的车载终端行业积累经验和客户资源带来新增长点。

  此外,企业具有东北地区目前唯一具有典型寒带气候特征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前期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丰富的测试示范经验和技术成果积累。2018年,长春市建成了国内首个具有典型寒带气候特点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试验基地,公司作为承建单位于2017年开始启动建设。封闭区面积约35万平米、4公里道路,涵盖6大类99个智能+网联基本场景,通过行驶场地和驾驶情景的组合可以扩展到350余个场景,布设设备4大类100余个。同时,形成具有寒区特色的标准和测试评价体系,实现冬季降雪、结冰等气象条件下的规模化、常态化运营,填补恶劣天气、极端工况下的“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应用空白,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在寒区的应用和推广。

  公司参与完成《无人驾驶系统测试场景数据采集和分析标准》《无人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自然语言描述方法标准》两项国家标准需求研究。在团体标准方面,公司和中国一汽参与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吉林省汽车电子协会等组织提出的关于“车、路、云、网、图、测试、安全”的40余项标准建设工作;针对冰雪路面、降雪天气等寒区复杂自然环境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企业标准。

  控股股东与实控人情况:依据公司7月22日发布的公告,中国一汽委托一汽出行就其持有的启明信息198,854,344股的股份全权行使除股份收益权、处置权以外的其他所有股东权利。公司控制股权的人变更为一汽出行,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为中国一汽。

  公司始终注重自主研发能力建设,研发投入不断的提高。2018—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从0.48亿元提升至1.39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据营业收入比例从3.04%提升至11.15%。除研发投入外,公司格外的重视自身人才团队的培养,不断扩充研发人员编制,截至2023年底,公司员工总人数1836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41%。

  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创新,公司自研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顶级资质。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不仅手握6项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更累计获得了361项知识产权授权,涵盖20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及262项软件著作权。

  此外,公司荣获各类科学技术进步奖28项,这中间还包括国家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和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吉林省、长春市和中国一汽的多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与此同时,公司持有涵盖信息安全服务、智能化工程多领域的高级别资质证书,如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模块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一级资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

  公司管理体系完善,通过了CMMI5、ITSS、ISO9001、ISO27001、ISO20000等国际标准认证,确保了服务的高品质与安全性。

  作为吉林省重点IT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吉林省企业管理软件研发基地骨干企业,公司还拥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国家级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检测中心、吉林省数据灾备中心、中国一汽客户联络中心、吉林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汽车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重要科研与服务平台。

  公司连续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软件百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优秀软件企业及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在业内影响力广泛。

  从行业层面来看,信创正式迈入应用深化落地阶段,计算机行业全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信创是构建大安全格局的必然要求。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其核心在于发展国产信息产业,力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软硬件方面摆脱对国外的依赖,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化,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信创推进正是基于构建大安全格局的背景,过往中美科技战、Oracle对俄制裁等事件表明:硬件软件事关国家,国产化是必然选择。国家提出的“8+2”安全可控体系,指导相关行业进行国产替代,党政机关、国企和央企是软件国产化的主力。

  信创从“2+8”布局向“2+8+N”方向转变。其中,2是指党、政,8是指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8个关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N泛指多个消费行业市场。从2020年信创产业“元年”,我国信创产业进入发力期,在党政信创的引领下,信创行业开始全方面爆发和整体布局。党政领域以较为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持续引领,金融、电信、电力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全面铺开,石油、交通、航空航天开始在重点环节推广,医疗、领域解决方案趋热,汽车制造、物流等行业信创也已开始陆续试点实施。经过信创三年大发展,信创应用正在从党政领域向全领域转化,信创“2+8+N”体系有序推进,有望进入行业新周期。

  2020年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动信创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精确指出到2025年行政办公及电子政务系统要全部完成国产化替代。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2022—2025年将开启新一轮数字化的经济建设周期。2022年9月,国资委79号文明确要求所有中央企业自2023年1月起,每季度末向国资委报送信创系统替换进度;最终要求2027年底前,实现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安可信创替代。2023年2月,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强调了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性;2023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三中全会公报等多次强调国家安全、供应链安全,信创作为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替代,在保障安全方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进入2024年以来,针对智能算力、方面的国产化支持政策出台力度加大,在AI时代来临背景下有望更好地保障AI安全。同时,全国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出相关促进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从资金补贴、人才/企业引进、产业生态建设培育等多重维度促进当地信创产业发展。

  2024年3月,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有关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首批额度为400亿元,期限为30年。万亿国债重点提出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信创产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迎来重要支撑。

  三是信创助力国产化替代,前景十分广阔,计算机行业全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在行业数字化需求旺盛和国产化替代加速的双重因素驱动下,信创产业加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第一新声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信创市场规模为15,388亿元,同比增长7.74%。据预测,2024—2026年信创市场增速分别为15.49%、17.84%、26.82%,2026年信创市场规模或达到26559亿元,市场规模稳步增加。

  国产替代机遇重大,计算机行业全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机遇。信创产业涉及众多领域及公司,最重要的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BIOS等)、应用软件(流式软件、版式软件、协同办公、ERP及行业软件等)、基础硬件(芯片、服务器/PC、存储、交换机、路由器等)、信息安全(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等)、云服务等细致划分领域,随着行业信创的规模化落地,信创产业国产替代有望带动计算机全产业链受益。

  公司信创服务是以软件适配及迁移为核心,具备从咨询阶段的需求分析、现状调研、总体规划到实施阶段的适配、测试、验证、调优、双轨运行、单轨上线一体化的信创工程服务能力,再辅以适配迁移工具以达到适配过“快”“省”“准”的效果。启明信息的基础平台适配海光、飞腾和龙芯的服务器,搭建信创实验云的基础平台;与基础平台适配的操作系统包含:麒麟、统信;与应用软件适配的中间件如:宝兰德、东方通、金蝶等;与应用软件适配的数据库如: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等,实现了从服务器、芯片、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企业云服务到上层应用的全面覆盖。同时,总结了一套基于上云换轨开展信创服务的工作方法,在满足国产价值替代的同时,能确保系统平稳切换,打造汽车行业信创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

  公司为公司可以提供自主云原生信创PaaS平台,具有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等优势。同时,自主研发的底层脚手架、公共组件、研发流水线和运维监控平台,使整体性能有较大提升,可高度定制化,降低开发难度,提高交付速度,减少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率,全面安全可控。公司为企业数智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与创新驱动力,支持企业快速创新,目前已在中国一汽、厦门国贸、吉高集团等企业得到深度应用。

  公司管理软件采用全栈云原生技术,拥有自主,支持国产适配。公司管理软件如ERP产品,能完成从底层CPU、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到上层业务软件、财务软件、办公软件以及安全软件的全面国产化兼容,并能提供对应的厂商互认证书,且通过权威机构的信创适配验证测试。

  看点三:公司管理软件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有望受益于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扩容。

  工业软件是指专用于或大多数都用在工业领域,以提高工业公司研发、制造、生产管理上的水准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覆盖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企业运行全环节,上游主要由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中间件组成,为上层软件提供算力支持及使用载体;中游细致划分领域众多,按功能差异可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经营管理类、嵌入式软件等;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机械等离散型制造业以及石油石化、医药等流程型制造业。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部分细分市场普及率仍有提升空间。工业软件被誉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在提升工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上起到关键作用,是应用软件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当前,工业软件市场正处于快速地发展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工业软件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10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5,027亿美元,CAGR达5.18%,预测2024年规模将至5,288亿美元;2020—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CAGR达13.20%,预测2024年规模将至3,197亿元,同比增长13.21%。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在国内整个工业软件行业中普及率分别为61.8%、29.8%、30.7%;研发设计类软件如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软件的市场普及率也相比来说较高,分别达到33.8%、51.0%。生产执行系统(MES)和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SCADA)普及率较低,分别为24.0%、19.4%。整体工业软件的普及率仍有提升空间,逐步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生产控制与研发设计领域国产替代化潜力巨大。据国新咨询,2021年我国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信息管理类国产化率分别为12%、31%、71%。研发设计类软件较为薄弱,大部分依赖进口。生产控制类软件中低端国产化率较高,国产化替代空间大多分布在在高端领域。信息管理类软件企业未来的发展相对成熟,国产化率已较高,但高端市场仍待突破。整体看来,中国工业软件产品类别齐全,但发展不均衡,和国外水平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呈现云化、一体化、AI辅助决策的趋势。

  政策密集出台,软件国产化有望持续快速推进。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自“十三五”开始,中国工业软件有关政策出台节奏加快,其中提到需重点突破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补齐基础软件等瓶颈短板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长板优势持续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的提高”等目标,突显对工业软件行业规模化、生态化等方面的重视。2024年8月,国资委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望进一步发挥央企带头作用,推动国产化由政策向市场纵向衍生,在存量市场替换的同时增量升级。

  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带动工业软件需求。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网创新发展工程,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正由探索起步向纵深推进转变,不断夯实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础。

  2021年12月28日,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阶段占比仅为37%,存在比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到2027年分别超过90%、70%的目标。我国具备庞大的工业基础,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出繁杂的工业软件需求,奠定了中国工业软件企业规模化扩张的基础。

  从公司层面来看,启明信息管理软件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有望受益于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扩容。

  公司管理软件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整合升级,发展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管理软件涵盖制造业业务全流程,主要核心产品有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物流执行系统(LES)、高级计划及排程(APS)、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经销商管理系统(DMS)、全面营销管理系统(TD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十大类,融合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搭建自主可控的云原生软件研发技术底座和数据底座,沉底行业模型,推动产品整合和升级,形成智能生产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营销生态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电子检验测试平台,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公司可以提供全价值链运营管理服务。

  公司覆盖汽车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自主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优势显著。公司前身为中国一汽电算处,对于汽车制造及上下游企业的实际的需求有深刻理解,公司的管理软件系统首先面向中国一汽,在成功应用后,通过示范效应向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其他制造业企业拓展。公司在汽车业20多年的实践基础,打造了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全域数字化产品及服务,造就了公司的独特优势。公司标杆客户包括中国一汽、一汽奥迪、吉林汽车、马自达、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天津一汽、一汽大众、一汽丰田、解放汽车、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大连创新、许继电器等国内诸多企业,而且还包括全球500强中的丰田汽车、三菱电机等国际著名企业。

  看点四:公司聚焦车路云,打造车路网云图协同方案,有望持续受益于车路云产业的快速落地。

  车路云一体化,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与信息空间无缝融合,构建一个全面协同的智能交通生态系统。

  这一概念可概括为“智慧车+智能路+云端大脑”,依托高精度地图与导航定位技术,辅以信息安全、、AI等前沿科技,旨在提升交通安全,缓解拥堵,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是车端、路侧、云控平台、支撑平台及通信网络的有机整体,是未来交通实现高等级无人驾驶的关键路径。

  数据相互连通是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应用的关键基础之一,只有以统一架构设计、统一标准协议,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不同元素之间的数据互通,实现业务互通的服务模式。从一体化系统视角,数据交互最重要的包含车-路、车-云、路-云、云-云等。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建设与应用参考指南(1.0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2024/05),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由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等组成。

  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车端):是动态交通数据的核心数据源,应支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或/和利用路侧基础设施向云控基础平台提供其运行的实时动态信息。车辆驾驶人与网联汽车可接收来自路侧和/或云控基础平台提供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服务。

  路侧基础设施(路端):包括感知、通信、计算类基础设施及交通附属设施,应为云控基础平台采集来自车辆、道路以及其他交通相关系统的动态交通数据,并向车辆及交通参与者提供来自系统的交通相关信息。

  云控平台(云端):是车路云一体化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特征最典型的体现,由“1”个云控基础平台及其所支撑的“N”个应用平台组成。云控基础平台基于车辆与交通等有关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处理,通过基础设施、数据与能力共享的方式,面向包含网联汽车、区域交通交管部门以及产业链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等涵盖全产业对象的三大类用户更好的提供应用需求支撑,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用平台包括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交通管理、场景仿真等应用平台。

  支撑平台:以避免重复建设、增强信息共享、提升专业服务为目标,在满足有关部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为云控基础平台提供其服务所需的交通相关信息,如高精度(动态)地图信息、卫星导航定位增强信息、区域气象预警信息、交通路网监测与运行监管信息等。相关支撑平台也可基于自身的实际的需求接收来自云控基础平台的数据与服务。

  通信网:包括C-V2X网络、光承载网、卫星通信以及其他专有网络,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信息交互提供安全、可靠与时延要求保障。

  顶层政策引领,车路云产业空间广阔。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涉及到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等多个关键领域。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通过统筹规划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车联网标准体系,积极鼓励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作开展。特别是2024年以来,顶层政策密集出台,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格外的重视,更将车路云一体化明确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车路云一体化产业进程提速。

  2024年1月17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试点期为2024年至2026年。该政策首次将试点范围拓展至城市全域,而非局限于城市内特定区域或路段的半开放或全开放试点,车路云规模化落地的顶层政策的支持作用已有所体现。

  2024年4月底,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通知》,明确实施目标,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4年5月,《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建设与应用参考指南(1.0版)》发布,构建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架构,为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的落实提供智力支持。

  2024年7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20城入选试点名单,正式开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不断攀升。近些年全球智能网联车渗透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从2018年的30.7%提高到2023年的55.1%;2023年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达68.2%,其中搭载辅助无人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L2级别)的销量迅速增加,2023年市场渗透率达到55.3%。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达到78.9%,智能网联功能汽车将占据乘用车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整体经历了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先导区、双智城市三次大规模迭代,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商业模式逐步完善。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7月,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批复建设了七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为车路云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是推动汽车网联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实践基地。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致力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测试、应用示范和国际合作,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法律和法规的推动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提出,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辖区内选择具备支撑无人驾驶及网联功能实现的若干典型路段、区域,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并向社会公布。道路测试、示范应用路段和区域内应设置相应标识或提示信息。

  我国智能网联示范区在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仿真实验+封闭测试场+半开放道路+开放道路”四级架构。在仿真实验方面,通过计算机虚拟环境仿真、传感器仿真测试、导航定位系统仿真等方式,构建了自然驾驶场景、法规场景和事故场景数据库,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测试评价和系统认证提供支持。在封闭测试场地方面,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技术指南,明确了封闭测试场地的基础设施和测试场景。在半开放道路方面,具备相对封闭的半开放路段,通过加装设施实现无人驾驶、自主泊车和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在开放道路方面,制定了测试管理规范,规定了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等条件,以确保安全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7月,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其中7个无人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华东、中南地区拥有最多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车联网先导区的建立是推动车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关键策略。它不仅促进了从有限的测试示范到更广泛实际应用的转变,还实现了车联网技术“由点到面”的扩展。这一过程丰富了应用场景并完善了商业模式,为车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车联网先导区的作用不仅限于技术试验。它还强调了在创建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与成熟发展,这对于实现跨行业合作与融合至关重要。通过这一种方式,先导区能够验证车联网技术的商业经济价值,并借助示范效应激发市场需求,推动车联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此外,先导区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为别的地方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模式和经验。这些成果有助于推动车联网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确保整个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增长。

  目前,全国共有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重庆(两江新区)、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探索“双智”(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是我国在构建未来智能交通与城市生态方面的重要尝试。

  2021年,住建部和工信部将16个城市列为“双智”试点城市,探索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试点城市以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一样的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为目标,坚持需求引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循序建设、车路协同的原则,不断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双智城市”进入了车路协同的第三次迭代,从“聪明的车”“智慧的路”进一步延伸到“智慧城市”,车路协同不再局限于一个区域,而是提升到了“城市管理”的能级。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抓手,从车到路到城市的应用创新推动汽车在城市应用场景中创新、城市在汽车带动下发展。两者融合、双向促进,驱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同时形成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全国共有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2024年以来,多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密集立项,6月14日,武汉170.8亿元“车路云一体化”大单完成备案;5月31日,北京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招标,总投资金额99.39亿元,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深圳、杭州、福州、鄂尔多斯等地也在陆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与规划工作,相关项目相继获得审批;天津、长春、沈阳、芜湖、琼海等城市也陆续宣布“车路云”项目开启招标,各地项目进入密集审批招标阶段,行业即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2024年5月31日,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项目总投资额为99.39亿元,建设资产金额来源为政府投资+国有企业自筹,项目出资比例为政府投资70%,国有企业自筹30%。招标人为北京数字基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慧城市网络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计划在通州区、顺义区、朝阳区、昌平区、密云区、怀柔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亦庄经开区(13个区)共选取2324平方公里范围内约6050个道路路口开展建设,以及除上述道路路口外本项目双智专网网络中心的建设和改造。此次北京车路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招标是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也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城市层面的积极响应和具体实践。

  2024年6月14日,武汉170.8亿元“车路云一体化”项目于6月14日获市发改委批准,拟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平台、1.5万个智慧泊位、5.578km智慧道路(经开区)改造,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东湖高新区)、车规级芯片产业园、无人驾驶产业园,推动城市级智慧道路覆盖率及车载终端装配率的显著提升。

  政策层面,车路云首批20个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规模化落地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7月3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南京、苏州、杭州(与桐乡、德清组成联合体)、合肥、武汉、长沙、成都、无锡、、沈阳、长春、福州、济南、十堰及海口(与三亚、琼海组成联合体)。同时,对试点城市的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在路侧基础设施上,要实现试点区域5G通信网联全覆盖,部署LTE-V2X直连通信路侧单元(RSU)等在内的C-V2X基础设施;开展交通信号机和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改造,实现联网率90%以上;重点路口部署路侧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系统(MEC)。新一批试点城市的公布有助于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无人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规模化落地发展的新阶段。

  车路云产业链广泛,有望实现万亿级产值规模。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较长,作为系统工程,可辐射带动智能网联车整机及终端、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等板块多个细致划分领域的融合发展。依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我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可分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四部分,在中性预期情境下,预计2025、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8%,有望带动经济稳步的增长。其中,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产值规模分别有望达6451/223/23/599亿元,2025~2030年CAGR分别有望达25.7/79.7/56.8/14.3%,2030年产值规模分别有望20266/4174/218/1167亿元。

  从公司层面来看,启明信息聚焦车路云,打造车路网云图协同方案,有望持续受益于车路云产业的快速落地。

  一是公司紧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策略,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需求,专注于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发挥产业生态优势,推动产业链资源共享和创新协同,提出车路云一体化的总体架构,通过三大创新服务中心—车(智能汽车运营服务中心)、路(智能交通设施建设中心)、云(智能汽车数据服务中心);两大基地—智能汽车测试试验基地、政策法规和标准研究基地,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并提供城市级V2X车联网应用测试验证和运营环境。

  二是公司聚焦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新产品,探索行业新模式,面向智能汽车生态体系提供数据价值服务。公司在北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建设具有典型寒带气候特点的综合测试、试验基地;长春市净月区车联网(V2X)开放道路,实现国内首条高寒地区车联网(V2X)开放道路建设,填补了国内高寒地区车联网城市道路验证空白;长汽高专车路协同路试基地,构建车路协同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旗智春城示范区-长春红旗绿色智慧出行,实现“人、车、路、管、云、用”相互融合,成为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样板,并于2022年,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组织评定的“综合评估优秀单位”。

  三是公司使用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智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无线通信、新一代网络技术和高精地图技术,实现车、路、网、云、图等交通要素的融合,通过建设交通控制网、监控管理平台、大数据云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对车路协同生态进行全方位构建,提供面向未来出行服务的车路网云图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上文分析,车路云一体化是目前我国智慧出行的答案,未来两年将是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基础设施投建的密集期。具体到产业链来看,包括车载通信模组、OBU、T-BOX产品、路侧C-V2X通信单元、路侧计算单元、路侧感知单元、高精度定位及地图、安全加密、云平台等多个细分产业链都将大大受益。综合看来,在细分赛道的龙头供应商,尤其是具备车路云一体的整体方案集成商将有望获益更大。

  四是公司可提供全套的车端、路端、云端建设解决方案,对于车路云协同方案有更扎实的经验与技术理解。既有能力作为单一产品或单一系统供应商适配车路云一体化项目,也有能力面向不同终端的各大软硬件产品的兼容与协作,给出更具连续性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更高效地助力项目中各节点产品落地,更好地实现车、路、人系统的协作交互。因此,公司在与单一产品供应商的竞争中更易胜出,同时有望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多元化解决方案,来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五是公司运营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打造寒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核心节点。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北方)示范区为国家级测试示范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是中国首家以汽车企业为依托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示范区由工信部和吉林省政府指导,依托中国一汽建设,并由启明信息承建和运营。

  北方示范区基地将基于LTE-V技术的V2X通信设施、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T-BOX等设备设计共72个主测试场景和1200子测试场景,供辅助驾驶、无人驾驶和V2X网联汽车做验证测试,目前为国家支持的唯一具备天然冰雪路面测试的示范区。示范区分三个阶段建设,最终目标是支持10000辆示范车辆来测试,包括轿车、客车、卡车和新能源车等多种车型。

  公司运营的北方示范区充分的发挥东北亚经济圈及东北三省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寒区适用的“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场景和实施路径,填补冰雪工况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空白,打造寒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核心节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跨域互联互认互通。

  六是公司依托长春市及中国一汽的“车路云一体化”战略方向,有望领先一步抢占红利。

  2024年7月,长春市入选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并于7月16日举行了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启动大会,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27亿元,全面打造交通枢纽、城市道路等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同时,长春市政府与中国第一、中国移动、国汽智联签署“车路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各方将一同推动长春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应用工作,携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探索。

  公司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和业务布局,在车路协同领域已拥有车端、路端的终端设备和服务,以及云端超级云控平台在内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及智能车联网产品;同时,基于先期国家级示范区等项目积累了领先技术、产品方案、项目参建和运营等经验,在技术适配、产品适配、交付能力等方面也更具经验和实力;未来依托长春市及中国一汽在“车路云”领域战略方向,公司有望在车路云一体化快速落地发展的新阶段,领先一步抢占红利。

上一篇:聘钢结构安装工

下一篇:企业智能化转型框架和智能化成熟度模型(L1-L5)

版权所有 安博体育(www.anbotiyu.com)-官网登录入口    ICP备案号:豫ICP备06003604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