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AI眼镜,立刻拥有360度全景视野,足不出户就可全面查看作业面施工进展情况——在北京小米智慧产业园区,项目搭建全国首个智慧工地5G专属网络,通过搭载50倍光学可变焦摄像头,实现多路超高清视频毫秒级回传,配合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AI平台,实现了多层级协同监管。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近年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数字化新技术与项目建设融合,提高智能化施工管理上的水准,为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塔吊驾驶室空无一人,吊臂却能精准吊起、投放建筑材料——曾经科幻片中才出现的场景,如今已变成现实。传统塔吊操作,至少需要两名工人,一人在操作室驾驶,一人在地面通过对讲机联系、指挥。而在武汉长江文创产业园,项目为塔吊长臂、吊钩装上了“智慧大脑”,塔吊司机只需在地面操作间轻松操控,就能使一批批钢筋、构件精准起落。
在中国建筑,智能化信息系统已经贯穿项目施工的方方面面。在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运用基坑自动化监测平台和基坑自动监测机器人,对大量位移点位进行24小时同步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智慧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双重保险”。世界最大的专业足球场——广州足球场项目则首次将北斗导航系统与工程监测结合,监测范围为10平方公里,水平监测精度为1毫米、垂直监测精度为2毫米,实现了大跨度钢结构三维变形高精度远程自检。据了解,中国建筑还研发推出轻量化平台物资验收系统、自动称重计量系统,形成了编制计划、下发订单、配货运送、验收入库、自动生成对账单全过程闭环,打通项目物资管理“最后一公里”。
当前,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创造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已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中国建筑借助信息化新技术、新理念,一直在优化建造生产要素,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在1000多个示范项目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实现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打造企业新的生命力,引领产业发展。
随着装配式建筑受到行业青睐,中国建筑将信息化技术和工厂化生产融为一体,把数字化发展理念嵌入国内数十个智能化装配式生产基地。走进中国建筑旗下中建科工广东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偌大的生产线上任务繁重,工人却很少。国内首条建筑钢结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整合了智能下料、部件加工、自动铣磨、卧式组焊矫、锯钻锁、机器人装焊及抛丸喷涂等七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工序中80%智能装备的联动应用,全方面提升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填补了行业内自动化生产领域的空白。在这里,“无人”切割下料,全熔透免清根机器人焊接,每台机器都具备独有的“智慧芯”,让工序衔接更高效、智能,建筑产业正由“建造”向“智造”升级。
面向“十四五”,中国建筑正以信息化引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信息化重塑管理流程,建设数字指挥决策、产业链数字化、海外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协同、产业互联网奠基与信息化基础设施云化六大项目群,赋能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建筑将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扎实推进国企改革走深走实,不断的提高综合改革成效,引领企业转型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建筑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