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站登录全站:2025年度集团优质工程奖丨一等奖项目(16个)

来源:开云网站登录全站    发布时间:2025-10-30 15:31:53阅读次数:889


开云体育入口网址:

  近日,集团发布关于表彰2025年度建投优质工程奖的决定,经项目申报、材料审核、现场复查、集团评审及公示等程序,决定授予“云南省民族文化宫建设项目”等40个项目“2025年度建投优质工程奖”。

  此次表彰旨在树立标杆,弘扬先进,勉励集团各项目和单位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持续打好“工程建设优势牌”,加强项目策划和过程创优管理,全面实施质量标准化建设,精心打造更多质量过硬、效益显著、口碑优良的精品工程, 以卓越品质铸就品牌实力,全力助推集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即日起,集团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宣传,带您探寻精品工程背后的匠心智慧与管理创新。

  景洪市神秘谷澜沧江大桥为云南省第一幅宽混凝土现浇结构箱梁,桥梁设计跨径为3×30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全长534米,桥宽38.6米,最大桥宽39.1米,结构体系为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主梁通过192根拉索进行对称拉接,保证桥梁稳定。目前该项目获得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1个、云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个、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二等成果1个,实用性专利17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1个,获部级工法4项,省级工法1项。

  本项目为云南省2017年“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大桥连接澜沧江两岸,江北岸连接景洪市江北、橄榄坝、勐仑、勐腊和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勐海县、普洱市澜沧县乃至滇西地区,江南岸连接西双版纳猴山、勐泐故宫、避寒山庄、景洪城区,对整个景洪市南部路网效能的发挥和片区的加速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曼点水库工程位于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距市区约30千米,总库容1234万立方米,规模为中型,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溢流表孔、输水底孔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8.0米,坝顶宽8米,坝顶长225米。输水工程总长24.546千米,分总干渠、东干管和西干管,总干渠长10.466千米。工程获行业工法1项、专利7项、QC成果3项,获评中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建投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39篇。

  曼点水库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省级重点水利项目,是云南省首件采用EPC模式建设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云南省水利工程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库下闸蓄水4年来,各建筑物运行稳定,水雨情、水质、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工程建成后,形成81.7平方公里的高原湿地湖泊,有效灌溉橡胶林、农田并,解决周边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城市年平均供水达1460万立方米,成为兴水润滇战略的边疆水利典范。

  勒子箐水库工程位于云龙县关坪乡高明河下游,距离关坪乡政府所在地3千米,距离县城25千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230.07米,总库容1246万立方米,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导流)隧洞、输水干渠等建筑物组成,大坝高69.3米,坝顶长243.5米,坝顶宽8米,输水干渠总长47.298千米。项目先后获得工法3项、专利2项、QC成果2项和西南、西北八省(区)建筑业“优秀青年突击队”、2015-2016年度云南省唯一一家水利部安全文明工地、云南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荣誉。

  勒子箐水库是云南省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列入《云南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5~2020)》及《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云南省百件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 (2010~2012 年)》重点水源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水库自下闸蓄水验收后,大坝累计最大沉降量、最大位移量、最大渗流量均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工程质量放心可靠,运行稳定,2025年大坝安全第二次鉴定仍为一类坝。

  直苴水库工程位于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河上,距县城53公里,由枢纽工程、引水工程及输水工程三部分所组成。枢纽区主要建筑物包括最大坝高95米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开敞式设闸溢洪道等。水库总库容2381.4万立方米,设计抗震烈度为VII度。直苴水库是楚雄州首座坝高近百米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成功应用超长混凝土面板(最长154.8米)一次性浇筑技术,研发了适用于高面板坝的位移控制与应力优化方案,并在蓄水后实现了面板零裂缝、渗漏量远低于设计值的优异表现。工程共孵化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红层地区筑坝的成套技术,填补了楚雄州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整体技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

  直苴水库工程是永仁县立足于“两强一堡”战略、成昆经济带建设及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求而规划建设的关键性水利枢纽,是破解永仁县经济发展核心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跨流域调水骨干工程。作为一项中型Ⅲ等工程,其建成后与尼白租水库协同调度,共同保障了永定、猛虎、莲池3个乡镇的城镇生活、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供水。

  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火法系统工程位于昆明市安宁产业园区禄脿街道办事处东兴农场,项目涵盖锌精矿贮存及碱洗脱氟氯车间、沸腾焙烧车间等16个单位工程,建筑面积约3.18万平方米。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150kt/a锌锭生产,还能综合回收镉、铜、钴等有价金属,并具备300kt/a烟气制酸的完整生产工艺。

  项目建设初期,项目团队便将安全与质量控制置于首位,强化工序验收交接,推行首件样板制,构建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中,焙砂储仓采用滑膜技术,实现高效连续施工,保障结构整体性能;153㎡沸腾炉体量大、施工难度高,壳体采用分段式吊装焊接;111.7吨重的干燥窑受施工空间限制,快速组织安全可靠吊装方案论证,设备部件卸车后,借助500t汽车吊将筒体直接吊装至设备托轮座,精准把控实施工程质量与安装精度,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铜业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项目火法系统工程位于昆明市安宁产业园区青龙街道办事处白塔村委会松坪村小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重点工程。项目涵盖空压站及循环水系统、熔炼工段、阳极烟气脱硫等23个单位工程的建筑、安装、防腐保温等施工任务,建设规模与施工复杂度兼具。

  项目工艺与效益、环保协同发力。工艺上,采用世界领先的“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热态三连炉短流程工艺,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可实现年产阴极铜55万吨、金11吨、白银650吨、工业硫酸135万吨,强力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升级。在环保方面,项目通过阳极烟气脱硫、熔炼循环水等设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真正的完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树立了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项目厂前区工程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涵盖一栋办公楼、一栋食堂、一栋生产准备中心(含浴室)、两栋倒班宿舍、一栋变配电室及一个人防地下室。工程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科学高效,建筑广泛采用自然采光设计,减少照明能耗,屋顶使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负荷,充分践行绿色施工理念。控制中心造型独特、外观新颖,是整体设计的亮点所在,控制中心智能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可实现全厂区集成化管理,涵盖信息处理、安全监控等功能,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效率。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渣选矿系统工程建筑总面积2.4万平方米,包含粗碎车间、磨浮转运站、磨浮车间等10个单体建筑。渣选矿系统最大的优点是炉渣的回收利用,炉渣采用“粗碎+半自磨+球磨”等工艺,回收效率大幅提升。

  滇中有色再生铜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项目——电解系统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位于楚雄州楚雄市程家坝服务区附近。项目主要涵盖:电解工段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包含原西南铜业利旧设备拆除、改造修复、运输、安装),循环水系统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综合管网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场平工程、厂区道路施工。

  工程通过创建工厂BIM模型分析、Tekla模型深化、SuperPanel软件放样等多技术复合应用,加快施工进度;通过电解铜专用自动起重机的行车梁及轨道安装技术、预埋螺栓定位模具安装技术、檩条快速安装技术、电解槽精调修复技术,提升实施工程质量。项目快速高效完成施工任务,建成包含全自动化阳极板智能转运和仓储系统、机器人阴极剥片机组、全国首套直链式残极破碎机组、智能化铜电解生产控制管理系统、电解液温控系统在内的现代化铜冶炼电解系统生产线。

  宁蒗县三股水光伏发电项目位于丽江市宁蒗县蝉战河乡,海拔高程在2405米~2603米之间,占地面积约2593.7亩,以石质山地为主,地形陡峭。项目由4个地块组成,主要建设内容有光伏发电33个方阵、35kV集电线座,整个项目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19.35万MWh,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487.4。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水利工程协会QC二类成果1项、三类成果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绿色施工水平评价立项,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QC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在升压站建设中,项目使用先进的全自动化保护设施,通过一体化设备保护监控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场站设备实时监控。同时,项目采用高效组件技术,使用黑色吸光材料,在提高其发电效率的同时明显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发电成本。项目建设实现了绿色电能有效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依赖,推动当地能源结构清洁化。

  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项目位于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经开区清水片区,总投资16.6亿元,占地206.19亩,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项目集食品加工综合体、多温区高标冷库、新型加工中心、科创研发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是省级基础设施“双十”重点工程,也是云南省构建以昆明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一张网”关键节点。项目建成后,将助力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实现国有企业经济价值创造与社会贡献的叠加效应。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与高标准建设要求,采取精细化勘察与先进工艺相结合,有效处理溶洞发育区,保障千余根工程桩质量;创新应用抗浮自锁锚杆等技术,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显著节约工期;采用高标混凝土与激光整平技术确保地坪高平整度,部署PLC集成控制管理系统实现节能50%,并配置全自动洗消与净化系统,保障不一样的等级洁净厂房的卫生标准。

  红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打叶复烤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土建、装饰装修工程及配套工程

  红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打叶复烤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土建、装饰装修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弥勒市星田工业园区红河烟草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包含19栋单体建筑。项目聚焦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目标,贯通工商原料业务链、物流链、信息链,实现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的加工和生产模式,有力促进云南中烟高效协同大原料供应格局。

  项目部应用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顶升等先进的技术,实现网架高效安全安装。在地面与屋面施工中,采用EPS泛水节点、彩钢瓦泛水一体化处理、贴瓷砖分割缝后浇筑、山墙泛水板一体翻折等工艺,有效保障质量、防渗与美观。项目较合同约定工期提前6个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助力建筑设计企业实现120万担烟叶的收烟、打叶复烤生产计划,先后获红河州2024年度州级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红河州2024年度州级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弥勒市2024年度工程质量安全优秀施工公司等荣誉。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学校(呈贡校区)建设项目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北路与驼峰街交叉口以西,项目新建9栋建筑,总建筑面积11.01万平方米,建设内容有教学楼、食堂、教师及学生宿舍、综合体育馆、地下室及室外道路、绿化等附属及配套工程,可容纳48个教学班2400名学生。

  项目团队以创优目标为导向,针对施工重点、难点、堵点,通过前期创优策划及各项新技术的合理推广运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策划执行并动态改进,切实解决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难题,为项目安全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及创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呈贡区的重点民生工程和标志性项目,民大附中项目承载着呈贡区人民和广大莘莘学子的热切期待。项目严格按照初、高中标准化建设,建成后进一步满足了辖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呈贡区教育事业发展。

  联合申报单位:二公司 总承包公司 七公司 十四冶公司 安二司 安装股份公司

  云南省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涵盖4栋住院楼、1栋门诊医技楼、5个门卫室、1个污水处理站、1个液氧站。项目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38小项,形成3项工法、5项专利,10项QC成果获省部级奖项,曾获多项国家、省、市级质量、安全、科技类奖项。

  项目建设期间,团队充分的发挥综合管理、技术人才、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四大优势,同步强化资金保障、细化过程管控、严抓质量安全、统筹人材机配置,高效破解“规模大、资源需求大、基坑深、高空作业难、结构较为复杂”等核心难题,优质高效达成建设目标。滇西区域医疗中心是滇西八地州唯一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也是贯彻国家大健康发展的策略、促进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对大理州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加快洱海流域转型升级、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建投·春城華府项目位于昆明市城市核心区域——人民西路与红菱路交汇处,是“好房子·建投造”系列标杆之作。项目占地78.9亩,住宅总建筑面积10.53万平方米,容积率3.5,绿地率达40.01%,规划21-28层高层住宅。项目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要素贯穿于建设全周期,通过“好设计、好建造、好运维”的全过程品质管控,打造了城市级人居典范。

  作为云南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春城華府项目从拿地到交房仅用两年时间,刷新行业开发速度。从设计、采购、施工到验收交付,项目全流程严格实施21项标准化质量管理清单,持续加大科技赋能,融合BIM技术、装配式工艺、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采用“方案先行、样板引路、标准统一”管理模式,推动智能建造与施工深层次地融合。智慧社区体系同步构建“五道防线”立体安防网络,整合智能安防、智能家居、能耗管理等系统,实现“智慧生活场景”随心切换。后期运维阶段,能耗监测与碳足迹管理系统持续提升生态效益,将科技赋能贯穿设计、施工、物业全链条流程。此外,项目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应用预应力高强度砼管桩、太阳能储热、海绵城市等12项绿色节能技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行业树立标杆。

  云南省民族文化宫建设项目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云南民族博物馆以南,是12个省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本工程主体建筑高度20米,地上三层,局部设置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为3.19万平方米,是集民族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艺术演艺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整个建筑如同各民族手拉手围着篝火起舞,象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局面。

  作为云南省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贯穿始终,大力推动技术创新。项目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近90%,首次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拱架悬挂实施工程技术、钢筋锚固板技术、ALC新型墙板、铝镁锰合金屋面板等“四新技术”,最终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省级工法2项,累计节省本金800余万元,成为技术创新创效的典范,并成功摘得“中国钢结构金奖”。

  小平干部学院改扩建工程新建建筑面积7.54万平方米,为多层公共建筑,项目主要由综合楼、大礼堂、文化交流中心、宿舍楼、专家楼、食堂、体育馆、春天阁、配套建筑、校前区地下室组成,配套建设广场、水体、道路、管网、绿化、网球场、围墙、污水处理、配电室及设备等。项目先后荣获2023年四川省结构示范工程建设项目、2024年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多项荣誉。

  小平干部学院坐落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的家乡——四川省广安市,紧邻故居,被中央组织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该项目的建成为学院打造“党性强、特色明、教学优”的全国一流干部学院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